欢迎访问寿光市世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网站
乡村振兴村庄建成什么样?资金谁来出?依靠谁来建? |
发布者:世丰农业 阅读:4748次 发布时间:2021-02-07 |
孟子说:“死徙无出乡,乡田同井。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,则百姓亲睦。”这就是千百年来乡土中国生产生活方式的准确写照。而村庄,可以说是承载、记录和繁衍这种传统农耕文明的综合载体。习近平总书记说“记得住乡愁”,其根基和文脉便来自“村庄”。然而,进入新世纪以来,我国快速推进的城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古老的村庄,全国每天减少的自然村将近200个。而大量拔地而起的“新村”,则村不村、城不城,不仅丢了优秀乡村文化的“西瓜”,而且也没捡起现代城市文明的“芝麻”。这种背景下,我们究竟需要建设一种什么样的村庄,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。
一村庄建成什么样?
二村庄依靠谁来建? 房子建在哪儿?建成什么样?由谁来建?怎么监督?老的宅基地怎么办?新房子怎么分,承包地怎么调?一个村庄的建设,特别是新建的村庄,涉及的矛盾问题非常具体,稍有不妥,就可能埋下农村社会治理的祸根,甚至成为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引线。四川成都等地的做法,引起我们的共鸣,其遵循的核心原则就是“真正让农民做主”。在鹤鸣村调研时,我们忽然看见,一片新房中间赫然矗立着一处破旧房屋,甚是扎眼。我们询问:这是怎么回事?随行的同志告诉我们,在项目实施初,这户人家以为村里要收他家的宅基地,加上他们在成都市区也有房,因而坚决不同意参加项目。村里同意了这户的要求,没有动他们房屋。“现在他们后悔了”,随行同志也淡淡地补充了一句。我们感到,搞新农村建设,尊重农民意愿,可能短时间内会影响项目推进,但允许“插花”现象存在,能最大限度减少矛盾隐患,最终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。安龙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充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,不搞“行政命令、代民做主。”首先,是否参与项目由村民自已定夺;其次,项目具体实施由村民自己管理,规划选址、户型设计、建筑队伍选择、质量安全监管等问题均由农民自主拍板;最后,资金账目也由村民自己算、自己管。成都还将村民理事会、村民议事会的工作机制引入到新村建设中。4月1日,我们在成都崇州市桤泉镇荷风水村调研时了解到,这个村鼓励农民群众采取民主推选的方式建立“三会一社”,自主实施集体土地综合整理项目,从而构建起“1+3+n”的村级治理机制。他们建立了联合议事会,着重解决新村建设跨组、跨行政村议事难的问题;建立了维权自治会,群众聘请法律顾问,着重解决合法维权问题;建立了业主委员会,着重解决新村项目中的日常监管问题;建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,着重解决土地整理实施主体问题。荷风水村的做法,真正让群众住了放心房、有了明白账,对政府也真正有了信任感。同时,成都广泛推广“小组微生”的建设理念,采取统规统建、联户共建、统规自建等多种方式,也给予了农民充分自主权、选择权、决策权。 三村庄建设资金怎么来? 搞好村庄建设,资金匮乏是关键瓶颈。建设村庄是个大项目,不仅水、电、路、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大,民房建设也是一笔大投入。钱从哪里来?从成都、雅安、眉山三市的做法看,政府补、村民筹、市场融,各个渠道都有。在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王家村座谈时,区里的同志告诉我们,名山区正计划开展89个新村点建设,初步估算基础设施投资就需3个亿,这还不包括村民的房屋建筑费用。王家村是个“新村落”,村庄建设的户型有3人户、5人户等类型供村民选择,3人户的房屋建筑成本在16万元左右,5人户的建房成本在20万元左右。可见,如果加上农民房屋的建筑费用,村庄建设特别是“新村落”的建设,资金需求是巨大的。在安龙村的建设资金公示栏上,我们看到,安龙村新村建设总共投资24400万元,资金来源有三块:增减挂钩指标交易费、项目经费、农户自筹经费。经过拆院并院节约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复耕后有426亩用于增减挂钩,按照政府35万元/亩的收储价格,接近1.5个亿,占到整个建设资金来源的60%以上。另外,政府配套补助48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,村民还自筹了些,人均自筹在1.4万元左右。可见,在新村建设中,尽管有政府补助、村民自筹等多种途径,但通过增减挂钩获得土地价值溢价是当前新村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。而在资金的使用上,安龙村民居建设耗费17600万元,占70%以上。这也表明,建设新村落的资金需求主要是在新的民居建设上。我们了解到,不仅安龙村,战旗村、鹤鸣村等其他几个新建村庄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也都大体如此。 但是,增减挂钩政策也不是在哪儿都灵。名山是个山区县、农业县,“工业弱,茶叶好”,土地的一级市场需求并不旺盛,土地价格也就不高。增减挂钩节约出来的土地指标仅3万余元/亩,然而土地复垦的费用每亩就在6、7万元以上,因而,挂钩政策几乎没有实施空间。在雅安市雨城区碧峰峡镇舒心农场座谈时,区里的同志也告诉我们,由于不能开展土地增减挂钩,现在区里建设新村很缺乏资金。我们感到,一旦不能“增减挂”,就很难搞得起新建村落这样的大项目,这种情况,不仅雅安、可能全国都是普遍的。 除了安龙村的三类资金来源外,也有一些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。但是这类资金总体来说比较少,而且往往针对具有特殊优势的村庄,比如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比较大的地方,特别是一些具有古村落开发资源的村庄。我们了解到,红星村就以BT、BOT或BOO等模式吸引了社会资本3亿元参与新农村建设,以企业投资为主完成了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。荷风水村的筹资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探索,这个村也是一个新村聚居点,他们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折资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,合作社再以社员节余的集体建设用地向银行抵押融资3600万元,解决了新村建设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。村庄不仅建设需要钱,维护也要钱。建设秀美宜居的村庄,保持干净整洁似乎更加重要。我们在鹤鸣村了解到,去年村里能有250万元用于村庄基础设施的管护和村庄环境卫生的维护,其中村民自缴的有80万元,成都市每年给每个村40万元的社会事业建设费用。成都市的财力比较强,投入农村搞社会事业的钱宽裕些,但像雅安这样的山区市,情况就差很多了。在名山区座谈时,村里的同志向我们反映,截止目前,雅安虽然有每个村市里给10万元、区里给20万元的计划,但目前仍未拨付落实。 四一些初步的思考和判断? 村庄建设与城镇建设一样,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课题和现实问题。通过几天来对四川3市多村的实地调研,经过与众多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座谈讨论,我们对村庄建设问题,形成了一些基本判断和初步考虑。1.关于村庄变迁趋势。在工业化、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,伴随着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转移,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入户、变为市民,预示着我国的村庄布局结构、农村社会形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剧烈的变迁。现在,可以看到以下几个趋势:一是传统村庄“空心化”还会延续发展,城市郊区的农村会快速纳入城市版图,农区、山区的农村人口会逐步向新型农村社区、中心村等集聚,一些村庄逐渐消失、村庄数量日益趋减是必然趋势。二是在经过一个时期城镇、农村建设占地同步快速扩张之后,随着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实施,现在可能正进入一个转折点,预示着今后城镇空间扩张会与村庄空间压缩相伴,总的建设占地规模增速会逐步减缓,直至达成基本稳定。三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会加快推进,农村的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会逐渐向城市看齐,大规模的村庄建设、村庄改造、村庄整治将逐步展开。2.关于村庄建设规划。搞村庄规划,不能简单复制城市社区模式、把农村建成缩小版的城市,不能千篇一律、一张图纸、一副模样。搞村庄规划,要以市县为单位,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全域统一规划的理念,围绕区域主导产业,制定县域村庄建设总体规划,并结合每个村的具体功能定位,编制村庄建设规划,宜建则建、宜改则改、宜保则保,做到因地制宜、差别对待。搞村庄规划,要以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为基本依据,尊重传统的乡村结构、农民的生活方式、地方的民族习性,村庄建设宜大则大、宜小则小,宜聚则聚、宜散则散,不能强求集中居住,更不能强迫农民“上楼”。搞村庄规划,政府是主导,理应出钱、出力,但住在村里的终究是农民,搞村庄规划必须充分征求农民的意见。 |
上一个: 山东预制菜产业联合会首个团体标准《山东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指南》审查会顺利召开 |
下一个: 你没听错,七星关这个博览园要做中国一流 |